許多父母都希望從小發現孩子的潛能或興趣所在,加以培養,以幫助將來升學,甚至人生的發展方向。然而,孩子還那麼小,父母可以如何識別孩子的才能所在呢?這一期,我們邀請到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徐區懿華校長(Eva校長),分享心得。
Eva校長指出,一般而言,孩子的才能需要父母細心觀察才能被發現。如果孩子天生喜歡表現自己,父母便較容易發現孩子所長。但事實上,很多孩子都不是這樣的。不少父母都為着發現不到子女的專長而煩惱,其實,當中原因離不開父母與子女缺乏溝通。
有些孩子天生比較內向,但這未必是直接影響他們成長和發展的關鍵要素,因為後天的培養才是舉足輕重。對3至6歲的孩子而言,他們非常需要與父母互動,父母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能自得其樂玩耍便足夠,不必常常與他們互動。如果父母時常與子女對話,甚至透過動作、觸覺、視覺或嗅覺等感官上的刺激與孩子互動,孩子就會容易對某些事物產生興趣。
除了經常與孩子溝通、互動,父母還要多觀察孩子,看看他們對不同活動的反應,包括:
・孩子會否主動參與某種活動或觀看某種內容?
・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否與該活動或內容相關?
・活動進行時,即使孩子不參與其中,他們會否也在觀察?
以最後一點為例,當其他小朋友比賽打籃球時,孩子是專注於自己的玩樂還是感到好奇看球賽呢?如果他們在你解釋籃球賽制後開始觀看賽事,便表示他們對此感興趣,只是最初不懂得如何欣賞籃球賽而已。Eva校長以她的小兒子為例,最初她以為兒子不喜歡閱讀,但後來發現他不是不喜歡閱讀,而是不喜歡看故事書。只要涉及科學類的書籍,他就變得充滿耐性,對動植物等的百科全書非常着迷。所以父母需要敏銳地觀察和了解孩子,而這種敏感度來自平日與孩子多相處、多互動而來的。
孩子在3歲時,天賦或才能暫時不太明顯,父母可以讓他接觸各種事物,例如帶孩子去樂器店接觸不同樂器,或者讓孩子參加興趣班。Eva校長特別強調,不要因為孩子對某些事物興趣不大,便扼殺他們接觸該事物的機會,因為孩子還小,他們未必對該事物沒興趣,只是不了解而已。
Eva校長說:「當我大兒子還小的時候,我會讓他嘗試各類型運動,例如游泳、踢足球、打籃球、打乒乓球、騎單車等等。我發現他對這些運動都很感興趣,但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時,就顯得不易上手,影響了他的參與動力。因此,我讓他嘗試其他不同的運動,邊試邊看哪種運動他會較易上手,這樣他才能保持樂趣和自信心地繼續嘗試下去。最後,我發現他對冰球很感興趣,也玩得很好。」Eva校長語重心長地指出,以運動為例,父母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不精於一些運動,便全盤否定孩子在其他運動上的天賦。只要孩子願意玩,父母便讓他多嘗試。
這種多元化的學習還可以有利腦部發展,豐富孩子的思維和知識基礎。大腦就像一支軍隊,當孩子學習不同事物時,這支軍隊便能經常操練,孩子因而更聰明。當他們上學時,便有一定基礎去學習和吸收不同的新事物。而且,如果孩子小時候接觸事物的層面夠廣泛,也有助將來與他人有更多交流的話題,擴闊社交圈子。
不過,Eva校長提醒父母,對於比較內向的孩子,父母的態度不宜過於進取,以免嚇怕了孩子,使到他們還處於萌芽階段的興趣瞬間枯萎。
Eva校長指出,參與羣體活動對培養或發掘孩子的潛能相當重要。一般而言,如果孩子只是獨自做一件事,他們可能興趣不大,但如果朋友也在做相同的事情,便能大大提升孩子對該事情的興趣。另外,對於比較內向的孩子,父母不妨讓他們參加制服團隊,例如童軍、紅十字會或升旗隊等,因為這些團隊的活動都有固定模式,孩子參與其中會感到安全,並從中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價值,慢慢建立自信心。
如果孩子強烈表示不願意參與任何活動,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小時候缺乏與他人溝通的經驗。在這種情況下,父母應該接受孩子的個性,再思考如何培養他們,例如讓孩子學習編程或玩棋藝等相對靜態的活動。
Eva校長的女兒天性害羞,但畢竟是女孩子,喜歡打扮自己,對其他事情興趣不大。在這種情況下,Eva校長是如何幫助女兒發展潛能呢?「我知道女兒喜歡漂亮的衣服,但這能學到什麼呢?然後我想到跳芭蕾舞可以穿漂亮的裙子,便嘗試引起女兒對芭蕾舞裙的注意,終於引起她對芭蕾舞的興趣。不僅如此,她對舞蹈的熱情與日俱增,更由羣體表演,到後來的獨舞演出。」由最初女兒單純喜歡漂亮衣服,到最後發掘到女兒在藝術表演方面的天份。
Eva校長還指出非常深刻的一點,那就是因為她家中成員都是運動員,她便以為女兒的才能或興趣可能也在運動方面,但後來發現原來並非如此。在培養孩子的潛能時,重要的是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,並尊重他們的興趣和選擇。有時候,孩子的潛能可能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展現,不一定符合父母的預期。父母的角色是引導孩子,而非強行把自己的期望加到孩子身上。這樣孩子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,並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取得成功。
網絡世界的節奏太快,給孩子的大腦帶來過多的刺激,使到孩子變得缺乏耐性,無法與人保持良好的溝通,而且父母甚至跟不上孩子的興趣,造成溝通上的困難。相較之下,書本則提供了一個節奏容易掌控的世界,父母和孩子在閱讀時能有充裕的時間進行交流。透過親子閱讀,父母可以更容易發現孩子對於某些主題的興趣,並和他們一起探索相關主題,一起學習。
Eva校長還分享親子閱讀的坐姿技巧。她表示,當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時,不要以平排姿態坐着,而是父母把孩子放在大腿上,抱着他閱讀,這種坐姿對彼此而言都是舒適的,大家的視線也在同一頁上。年幼的孩子喜歡被擁抱的感覺,而這種充滿安全感的親子閱讀方式,使孩子閱讀時能夠聯想到和父母關係親密的感受。
最後,Eva校長寄語家長:
・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,不一定只追求一個固定的目標,當孩子看到其他更適合的目標時,就會轉變。所以,父母不需過於執着於特定潛能的培養。
・要明白孩子對某事情有興趣,不代表能有優秀的表現。
・對孩子少批評,多鼓勵,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。
・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權利,讓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和成長空間,不要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,控制他們的發展方向,更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慾望而迫使孩子去做某些事情。
・想要孩子表現出色,首先要成為出色的父母。
~徐區懿華校長 小檔案~
徐區懿華校長是三個孩子的媽媽,三個孩子分別就讀大學、中學、小學,各有所長。她常笑說養三個孩子就好像完成育兒本科、碩士及博士。她曾任國際學校校長,現為教育大學擬任校長班講師、明報「窗邊的小荳荳」專欄及電台教育節目「334校網」主持人,及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。
原文刊登於《小跳豆 - 親子天地》442期(2024.05)人物專訪